課程編號
1年 全日制 / A1M112
2年 兼讀制 / C2M042*
課程主任
肖漢宇博士
查詢(入學)
查詢(課程)
(852) 2948-7987 / 7197
簡介
全球任何一個現代化、國際化而且不斷進步的地方,均以提升公共行政及管治水平為首要目標。
為使有志於從事公共行政及管治領域的人士,能深入認識國際、國家、大灣區及香港在公共行政、經濟、財政、國際關係、安全及網絡安全等領域的最新變化,探討最新的應對辦法,香港教育大學高級公共行政及領導碩士(EMPAL)課程的定位,將培養能促進香港、以至國家不斷發展及進步的公共行政領導者,學科內容強調「立足香港、背靠祖國、聯通世界」,注重學生在「知識、技能、價值」各方面兼備的公共行政及領導能力的提升。希望學生完成課程後,能基本做到「敢於擔當、以民為本、善作善成」等目標,從而投入公共行政及領導行列。
現有其他的公共行政、公共管理及公共政策等課程,主要以西方學術界傳統的公共管理及公共政策方法為課程的發展基礎。隨著時代及國際形勢的變化,為進一步滿足社會各持份者對政府治理不斷提升的要求,以及應對最新社會經濟發展形勢所帶來的挑戰,本課程將延聘不同領域的資深專家及學者,為學生提供不同的視角和專業實踐,讓學生在「一國兩制」框架下,深度思考和分析公共行政、經濟、財政、國際關係、安全及網絡安全等議題,為香港、以至內地各級政府部門和公、私營機構,培養具備「立足香港、背靠祖國、聯通世界」的能力、最新專業知識和治理能力的公共管理人才。
* 非本地學生(Non-Local Student, NLS),是根據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的規定劃分,請向香港特別行政區入境事務處查詢您是否合資格報讀兼讀課程。
免責聲明
如中英文版本資料信息不一致,又或 於課程內容詮釋上出現歧義,則以本校之最後決定作準。
我們已盡力確保本網站所提供之資訊的準確性。由於課程資訊可能因情況之轉變而時有變動,大學保留在其認為合適及在不事先通知的情況下修改本網站中任何資訊的權利。若因使用、誤用或依據本網站提供的資訊而導致的任何損失或損害,大學概不負上法律責任。
大學保留一切修訂課程開辦及其任何有關事項的權利,如有需要,可隨時酌情調整課程(包括但不限於課程內容和授 課方式等)。在不限制大學修訂課程和開辦課程的廣泛酌情權的前提下,考慮到教學人員編制、報讀人數、實際具體安排、課程內容變動以及其他情況的轉 變等因素,大學可能需要更改課程。已繳學費將不予退還。
課程特色
為使理論緊密聯繫實際,本課程將邀請來自不同領域的資訊專家學者擔任課程講師,為同學講授前線經驗;並會為有意參與公共行政領域工作的優秀同學提供相關實習機會;本課程尤其歡迎來自香港、內地、澳門等地區,具備兩年或以上工作經驗、中英文雙語兼善,尤其在公共行政、紀律部隊、工商、專業等不同界別具有豐富經驗的申請人;在相關領域有傑出成就、資歷較深的申請人將優先獲得考慮。
擬就讀學生
課程特別適合具備公共管理、公共關係、政治學、經濟學、工商管理學等相關專業知識的學生,或者是對公共行政、政策研究和領導力發展感興趣的專業人士。
職業發展路向
學生未來職業發展路向廣泛,包括公務員、公私營機構的管理人員、非政府組織的管理及專業人士、公共政策研究員、社區領袖等。
機遇
課程將提供深度學習,提升學員不同領域的專業水平,適合未來有意在公共行政、社區管理、公共政策研究等領域發展的學生;課程亦會提供不同的參觀、講座及訪談等體驗式學習,令學生更快了解公共行政及領導的必要知識。
課程目標
課程主要教授公共行政、治理和政策的相關知識為基礎,並為學生提供廣闊而跨學科的知識和技能,從多角度分析國際、國家、大灣區及香港等,從微觀到宏觀,包括公共行政、經濟、財政、國際關係、安全及網絡安全等議題。課程將結合公共行政理論、政策研究和分析等相關理論和方法,增進學生對公共行政相關問題和現象的理解,使畢業生能掌握國際、國家、大灣區及香港的發展機遇,增強在該地區的競爭力,以應對未來複雜多變的挑戰。
學員修畢本課程後,應能:
進一步深化認識國家和香港的政治體制、治理與發展方式、外交立場和國際關係,尤其與未來發展密切相關的區域經濟、公共財政、安全與網路安全、科技政策及媒體關係等基礎知識;
強化管理及應變能力,以應對日常工作上所面對的來自社會、營商、公共關係、對外關係等方面所帶來的各種挑戰和危機;
充分掌握國家和區域經濟最新政策及發展的相關機遇和挑戰,特別是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下的發展前景和潛力,成為具備「立足香港、背靠祖國、聯通世界」視野和立場的成功公共行政領導者。
課程結構 及 教學語言
課程內容
核心科目 (15學分) | |
---|---|
3學分 | PUA6022 中國國家治理與發展
香港特別行政區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不可分離的部分,香港居民深入理解國家的政治和法律制度至關重要。尤其對於有意計劃未來在內地工作、生活,或者畢業後打算在內地發展事業、從事商業活動的人士來說十分必要。随着內地與香港日趨緊密的合作和交流,了解國家的治理方式,並與香港的社會政治制度、法律、金融體系,乃至與其他國家、地區的相關制度體系等進行比較分析,將有助學生深入認識和掌握國家及香港的治理特點和效益。
本科目旨在幫助學生更深入地了解中國的國家治理方式與相關政策的重點,並透過認識歷屆國家領導層創建、鞏固、完善、發展中國的新時代國家基本制度,探討如何正確認識和客觀評價中國國家治理體系和發展。 |
3學分 | PUA6023 香港特別行政區的管治與發展
本科目是關於香港政治和治理的高級課程,集中探討公共政策制定和實施的背景、體制和流程,以及所涉及的主要政治參與者之間的動態互動。
本科目將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概述英國在香港實行殖民統治的歷史發展以及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轄下的特別行政區的過渡;政治和公共行政領域的關鍵概念也將受到批判性的檢視和應用,以了解香港獨特的政治和治理形式。
第二部分將探討公共行政和政策的背景演變以及香港特別行政區管治的主要體制和參與者,例如主要官員問責制、政策制定結構、公務員和其他公共部門組織。 第三部分則分析香港特別行政區自1997年以來面臨的不同主要問題和挑戰,例如政治參與、公民參與以及如何在大灣區規劃下融入內地等,並探討香港在「一國兩制」框架下的前景。 |
3學分 | PUA6026 公共行政、管理和領導技能
本科目旨在幫助學生建立於公共行政的知識方面建立堅實的基礎,並學習有效管理公營機構的關鍵技巧。
本科目具體地介紹a)公共行政的公共價值觀,如效率、參與、道德、問責制等概念,以及於現今社會中,公共行政的主要理論和關鍵議題;b)應對香港、國家和全球複雜多變的環境下,領導者角色及其領導力在公共行政中的重要性;與c)現時公營機構所面對的主要挑戰。
課程會引入具爭議性的觀點,以幫助學生培養解決現今世界中公營機構實際和管理挑戰中所需的敏感性和能力。 |
3學分 | POS6017 中國外交與國際關係
本科目旨在介紹當代國際關係和中國外交政策戰略的演變,並提供從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到21世紀初的外交概覽,以及其隨著時間的連續性和變化。
此外,課程還將探討中國在全球經濟,軍事關係,文化和國家安全政策中的角色,並學習中國與特定國家和地區的關係。 |
3學分 | ECO6002 中國區域經濟與香港經濟發展:挑戰與機遇
從1978年中國實施開放政策以來,香港在其經濟改革中擔當了至關重要的角色,然而,隨著內地沿海城市的崛起以及中國透過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逐漸融入全球經濟體系,亦導致了外界對香港未來在中國經濟成長中所扮演的角色提出質疑。
本科目旨在概述從20世紀至今,香港與中國內地之間的經濟聯繫,並探討它們可能遇到的潛在挑戰和機會。深入探討香港在中國經濟發展不同階段中所發揮的各種作用,並思考香港如何在未來繼續為中國經濟成長中作出貢獻的可能性。 |
選修科目(9 學分)(6選3) | |
---|---|
3學分 | PUA6024公共政策和公共財政
本科目探討中國政府和香港特別行政區在公共政策和公共財政方面的角色,並嘗試回應重要的政策議題,例如政府對不同議題的反應。
課程涵蓋公共財政的基本原則、政府的角色、預算過程和程序、收入產生、政府內部財政等主題及教育財政和收入分配的關係,同時借鑒中國內地、香港以及美國、日本和新加坡等其他國家的案例進行研究。本科目旨在幫助學生更充分地理解公共財政和公共政策的複雜性。 |
3學分 | PUA6025 數碼政府:發展與趨勢
本科目旨在闡析技術轉型對公共部門和公共服務的影響,以及引入和管理數碼科技的問題和挑戰。同時,透過概述最新技術發展,如資訊及通訊技術(ICT)和人工智能(AI),探討公共服務數碼化所帶來的機會、挑戰和風險,並了解政府如何利用這些技術解決複雜的公共政策議題,藉此提高公共服務的效率和品質。
此外,本科目亦會檢視新科技為社會經濟和政治所帶來的衝擊,並認識公共管理者面臨的監管挑戰和道德兩難。 |
3學分 | PUA6027 科技與創新政策:發展與趨勢
科目旨在幫助學生探討各種背景下科技與創新政策的制定、實施和評估。在整個課程中,學生將深入研究科技與創新政策的理論基礎和實際應用,分析與科技進步相關的關鍵驅動因素和挑戰,以及其對產業、經濟和社會的影響。同時,將重點探討政府、國際組織和其他持分者在制定科技與創新政策方面的重要性。
透過真實的專案研究和認識全球趨勢,學生將深入了解促進創新的各種方法和策略,明白如何促進科技普及化,實現社會進步與永續發展。同時將深入探討旨在加強「研究與開發」、促進創業、保護知識財權以及鼓勵學術界、工業界和政府之間合作的政策架構和工具。
此外,課程會以批判性的角度去評估科技與創新政策的倫理、社會和經濟的影響,解決「數碼隔膜」、隱私、網路安全以及與新興科技相關的倫理考量等問題。 |
3學分 | PUA6028 傳播、媒體和公共管治
在數位時代,資訊流動的方式不斷變化。同時,傳統媒體與新科技之間的互動也影響著通訊趨勢,媒體與通訊格局的變化對公共治理的結果產生越來越大的影響。
本科目旨在為參與者提供通訊、媒體和公共治理方面的理論概述。同時透過分析國際、國家和香港的案例,探討新時代下通訊、媒體和公共治理之間的關係。另外,本科目亦會著重分析新媒體對公共治理的影響,並了解有效通訊和媒體力量提升治理的方法。 |
3學分 | PUA6029 社會研究與社會實踐
當今政策社區正面臨多方面及跨部門性質的挑戰。本科目旨在讓學生熟悉不同的社會研究方法,有助於進行富意義的辯論和可行的政策倡議。
本科目第一部分會先向學生介紹學術研究和政策研究之間的關聯。雖然兩者的研究對象不同,但就研究方法而言,兩者之間存在顯著的一致性。
第二部分會介紹社會研究的不同特點,包括研究設計、數據收集和數據分析。學生將參與設計具有政策意義的研究,並撰寫能整合和傳達研究結果的研究報告。
而最後的部分則會向學生介紹政策社群如何利用社會研究中由「大數據轉向」帶來的機遇。不同的政策社群一直在發展各種倡議,以利用大數據來優化他們的政策選擇。同時,這部分還將向學生介紹社會研究中的一些最佳實踐,並探討這些最佳實踐將如何應用於滿足香港的社區需求,以及在不同領域改善並促進兩地之間的整合和合作。 |
3學分 | POS6016 當代安全和網絡安全問題
本科目以批判性角度探討理論和實踐,引導學生了解當代安全問題。安全問題的領域從軍事安全轉向當代社會面臨的其他威脅和挑戰,包括環境安全、能源安全和健康安全等。
本科目的核心目標之一是結合國際安全的理論和實證材料,將傳統理論與新問題相互連接。理論和治理之間的密切關係亦會被深入探討。同時,由於技術的快速進步,網絡安全已經成為一個廣泛的安全政治和實踐領域,例如關注像互聯網等的資訊環境安全。因此,本科目亦會探討網絡安全與犯罪及社會安全的關係。學生將了解網絡攻擊是如何發生,以及政府可採取之措施以防止或減少其對社會的危害。
此外,這個時代正經歷前所未有的全球變化,除了不可預測的地緣政治形勢,各方政治風險亦正在增加。本科目將聚焦探索在此時代裡與中國相關的國家安全問題。完成課程後,學生將更加了解國家安全的含義及必要性,並對維護國家安全的重要性有更深刻的認識。 |
免責聲明
如中英文版本資料信息不一致,又或 於課程內容詮釋上出現歧義,則以本校之最後決定作準。
我們已盡力確保本網站所提供之資訊的準確性。由於課程資訊可能因情況之轉變而時有變動,大學保留在其認為合適及在不事先通知的情況下修改本網站中任何資訊的權利。若因使用、誤用或依據本網站提供的資訊而導致的任何損失或損害,大學概不負上法律責任。
大學保留一切修訂課程開辦及其任何有關事項的權利,如有需要,可隨時酌情調整課程(包括但不限於課程內容和授 課方式等)。在不限制大學修訂課程和開辦課程的廣泛酌情權的前提下,考慮到教學人員編制、報讀人數、實際具體安排、課程內容變動以及其他情況的轉 變等因素,大學可能需要更改課程。已繳學費將不予退還。
入學條件
申請人一般須持有認可大學頒授的:
學士學位或其他同等學歷;及
具有兩年及以上專業及/或工作經驗;
- 如應屆畢業的申請人學習成績優異,亦可獲得考慮。
於中國內地院校取得學士學位的申請人須提供:
- 教育部學位證書(中文原件掃描)及由學信網(CHSI)發出的六個月內有效的學位在線驗證報告;
教育部畢業證書(中文原件掃描)及由學信網(CHSI)發出的六個月內有效的學歷證書電子註冊備案表;以及
最終成績單(中文原件掃描)。
申請人需透過網路申請系統提交補充文件:
- 兩封推薦信 (Recommendation Letters)
- 1,000 字中文和 800 字英文的個人陳述 (Personal Statement),表達你對本課程的興趣。
學費
全期學費(2025/2026 學年)為港幣十八萬四千八百元(二十四個學分)。上述學費可能於日後有所調整,本校保留更改學費的權利而不作另行通知,已繳學費一般不獲退還或轉授。超逾常規修讀期限(全日制一年/兼讀制兩年*)而仍須修讀科目以符合畢業要求之學生,需繳交延期修讀費用。
* 非本地學生(Non-Local Student, NLS),是根據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的規定劃分,請向香港特別行政區入境事務處查詢您是否合資格報讀兼讀課程。
免責聲明
如中英文版本資料信息不一致,又或 於課程內容詮釋上出現歧義,則以本校之最後決定作準。
我們已盡力確保本網站所提供之資訊的準確性。由於課程資訊可能因情況之轉變而時有變動,大學保留在其認為合適及在不事先通知的情況下修改本網站中任何資訊的權利。若因使用、誤用或依據本網站提供的資訊而導致的任何損失或損害,大學概不負上法律責任。
大學保留一切修訂課程開辦及其任何有關事項的權利,如有需要,可隨時酌情調整課程(包括但不限於課程內容和授 課方式等)。在不限制大學修訂課程和開辦課程的廣泛酌情權的前提下,考慮到教學人員編制、報讀人數、實際具體安排、課程內容變動以及其他情況的轉 變等因素,大學可能需要更改課程。已繳學費將不予退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