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主任的話
我們熱切期待您加入這個充滿活力的學習環境,讓我們一起迎接數位治理的挑戰!
簡介
隨著數字技術在經濟、社會、政治生活中日益廣泛的應用,全球數字經濟發展迅猛,競爭日益激烈。政府如何治理大數據、數字技術和數字經濟如何發展,企業如何滿足國家數字治理的政策和法律法規的要求,以保護自身、客戶和公民的數據安全,這些新形勢下提出的新問題,帶來了革命性的衝擊。因此,政府部門和企事業單位迫切需要大量的具有國際化視野的數碼治理高端複合型人才。為了滿足社會人士對數碼治理高端人才的培養需求,香港教育大學應用政策研究及教育未來學院現正推出一個自資碩士課程:數碼管治法學碩士課程Master of Laws in Digital Governance [LLM (DG)]。
該課程將整合政策、法律理論和數碼治理研究,讓學生在現實情境中應用數碼治理的政策法律和技能,從而增強在實際工作中應對數字技術和數字經濟的挑戰。課程將著重探索數字經濟給國家政策法律法規帶來的影響,包括促進數字經濟領導力、塑造數字治理的先鋒、跨越政策法律和數字經濟知識鴻溝、培養跨學科高端人才、激發創新和追求卓越。
免責聲明
本校維持其課程的教育質素及水準。本校受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教資會) 資助,並作為九間具備自行評審資歷資格的院校之一。受教資會資助的各大學提供所有課程的教學經驗均受教資會轄下質素保證局之監管。 如個別人士欲於畢業後申請內地的學歷認證,應直接聯絡中國教育部留學服務中心以獲得最新資訊及確認 ( 詳情可參閱中國留學網 : https://zwfw.cscse.edu.cn/cscse/lxfwzxwsfwdt2020/xlxwrz32/index.html)。有別於本校於香港頒授的學歷,內地的學歷認證程序為獨立運作。為免生歧義,本校對於個別畢業生是否獲得內地之學歷認證或其他香港境外的專業資格或牌照之學歷認證等事宜並不提供保證。
如中英文版本資料信息不一致,又或於課程內容詮釋上出現歧義,則以本校之最後決定作準。
我們已盡力確保本網站所提供之資訊的準確性。由於課程資訊可能因情況之轉變而時有變動,大學保留在其認為合適及在不事先通知的情況下修改本網站中任何資訊的權利。若因使用、誤用或依據本網站提供的資訊而導致的任何損失或損害,大學概不負上法律責任。
大學保留一切修訂課程開辦及其任何有關事項的權利,如有需要,可隨時酌情調整課程(包括但不限於課程內容和授課方式等)。在不限制大學修訂課程和開辦課程的廣泛酌情權的前提下,考慮到教學人員編制、報讀人數、實際具體安排、課程內容變動以及其他情況的轉變等因素,大學可能需要更改課程。已繳學費將不予退還。
香港教育大學(教大)從未與內地或香港的中介機構合作招生,亦不鼓勵學生委託第三方代理處理其申請。申請人須直接通過教大的網上入學申請系統提交入學申請,並提供個人資料和聯繫方式。有關申請的最新資訊, 我們會直接與申請人聯絡。請參閱香港教育大學的官方渠道,包括課程網站及入學申請系統,以了解所需資料並完成申請程序。
有關中國內地國(境)外學歷學位認證的重要事項
- 學生滿足本校課程修業要求後,經過教務委員會批准便會獲頒學位。本校不會為其學位於香港以外地區的認證評估承擔任何責任,並建議學生諮詢相關當局以進一步了解當前的規例。
- 學生欲於畢業後申請內地的學歷認證,應直接聯絡中國教育部留學服務中心(以下簡稱「留服中心」)以獲得最新資訊及確認,詳情可參閱中國留學網:https://zwfw.cscse.edu.cn/cscse/lxfwzxwsfwdt2020/xlxwrz32/index.html)。
- 有別於本校於香港頒授的學歷,內地的學歷認證程序為獨立運作。為免生歧義,本校對於個別畢業生是否獲得內地之學歷認證或其他香港境外的專業資格或牌照之學歷認證等事宜並不提供保證。
- 留服中心會嚴格審查所有認證申請,包括考慮學生於修讀期間在香港的居留時間。在評估畢業生的資格時,留服中心將全面審查申請人的出入境記錄。
- 擬於畢業後申請內地學歷認證的學生須注意,若於修讀期間在香港居留時間過短,或未能符合留服中心要求,會對其學歷認證帶來不確定性及風險。
- 學生在制定個人計劃時,如修讀期間的住宿及跨境外遊計劃等,應當謹慎考慮上述事項,作出適當安排。
- 學生有責任瞭解並遵守大學有關授課式研究生課程的規定和指引。學生應參考研究生院網站以了解授課式研究生課程學務規則 (General Academic Regulations (for Taught Postgraduate Programmes))和守則(Code of Practice for Taught Postgraduate Programmes)。
- 如有任何疑問,請諮詢留服中心。
- 此中文告示為英文版本譯本。如中、英文兩個版本有任何抵觸或不相符之處,應以英文版本為準。
課程特色
連結數字經濟和政策法律教育
新課程的獨特之處在於,將大數據、人工智能、電腦技術、信息技術、平臺經濟、自媒體和數字經濟與政策、行政管理、企業治理以及知識產權、信息隱私保護、網路安全與網路犯罪等法律法規聯繫起來,這兩個重要領域能夠使學生在快速發展的數碼世界中,成爲專業人士、政府部門中高級管理人員、企業數字合規管理人員、數字經濟領域的律師和法律工作者、教育工作者或高級研究人員。該課程旨在提升學生在人工智能和數字經濟方面的政策法律素養,使他們能夠成為跨學科專家,並為日益多變的數字經濟未來做好準備。
成為數碼治理政策法律領袖,開拓未來職業更多可能!
課程亦旨在開拓及提升個人潛能以成為未來數字時代領袖:
- 數字經濟政策法律專業人士 : 在政府部門、事業單位、企業、數字商業諮詢機構、律師事務所等單位工作,將數字經濟領域的政策和法學理論和技能應用於數字產業和管理及公共策略。
- 數字法律領域的專業律師和法務工作者:一方面企業為滿足數碼治理政策法律的合規要求,需要聘請大量的精通數碼技術和數位經濟治理政策法律的專業法務,另一方面律師事務所也需要大量的精通數字技術和數字經濟的專業律師。
- 網絡記者、編輯、製作人:新聞社、自媒體和製作企業,線上報導新聞、製作新媒體內容,需要滿足數碼治理的政策、法律規定和要求。
- 學術或進修:可選擇繼續攻讀數碼科技、行政管理、經濟管理和法學等相關領域的博士學位,在大學擔任老師或研究員。
修讀對象
修讀對象為香港、中國內地及世界各地的申請人。本課程旨在吸引對數字經濟行政管理和法律服務行業工作有興趣的大學畢業生,或在職數字經濟、行政管理、企業管理和法律專業人士和教師等,以助他們瞭解全球數碼治理的政策法律發展。
課程結構
本課程共包含24個學分,學生須修畢總共24學分的核心和選修科目,以滿足畢業要求。每個科目占3學分(如果選擇撰寫畢業論文,占6學分)。學生須完成4個核心科目、4個選修科目(或者2個選修科目和畢業論文)。
課程内容
核心科目(12學分) | |
---|---|
3學分 | LAW6001 全球數字化的法律、政策與治理
本課程探討在全球數字化的背景下,法律、政策與治理之間錯綜複雜的關係。隨著數字科技持續改變全球社會,瞭解因應這些改變的法律與政策架構至關重要。本課程全面檢視數字化所帶來的挑戰與機遇,著重於法律與政策如何調整以確保有效治理。 |
3學分 | LAW6002 法律專業人員和行政人員的人工智能素養和數字能力
本課程是專為尋求探索人工智能 (AI) 與其他新興科技,以及其在法律領域中的各種應用的法律專業人員所設計。本課程著重於人工智能的基本概念,包含機器學習與深度學習核心原理,以培養法律專業人員的人工智能素養為核心目標,同時使其具備將AI作為生產力工具靈活運用於各法律領域的實務能力。本課程將系統性地探討如何運用自然語言處理、機器學習和數據分析等AI技術來改進和提升法律實務,並延伸介紹區塊鏈、元宇宙及產業雲端運算等新興科技,深入探討其相關法律與倫理議題。透過專題研討與批判性分析,課程將全面審視AI及相關新興科技對法律實務產生的倫理法律意涵與潛在影響。 |
3學分 | LAW6007 數字時代的行政法
本課程探討數字科技對行政法的影響,內容涵蓋行政法基本原則、數字轉型帶來的挑戰與機遇,以及針對科技發展的監管對策。本課程旨在使學生全面理解數位化如何影響行政程序及相關法律規範體系。 |
3學分 | LAW6008 國家安全與信息安全
本課程將全面解析國家安全事務的內國法律框架體系。本課程旨在幫助學生掌握國家安全法律基礎知識,自覺維護國家安全,重點探討國家安全利益與個人權利之間的平衡關係,涵蓋軍事武力使用、情報行動、網絡安全及反恐措施等核心議題。 |
選修科目(12學分)(從以下七門科目中任選3至4門) | |
---|---|
3學分 | LAW6003 人工智能、創業與法律
本課程深入探討人工智能 (AI)、創業精神與法律體系的交叉領域,全面解析AI技術如何重塑商業生態與法律框架。本課程旨在幫助學生掌握應對AI創業法律挑戰與機遇所需的知識與技能,內容涵蓋AI的法律影響、法律在促進創新中的角色,以及部署AI技術時的倫理考量。 |
3學分 | LAW6004 知識產權與數據產權法
本課程旨在使學生深入理解保護創意作品與技術創新的法律體系,系統性地探討專利權、著作權、商標權及營業秘密等知識產權核心範疇,並特別著重數字時代下信息商品的法律經濟學分析。課程將引導學生從規範性與實證性雙重角度,探討技術革命對知識產權制度的影響,分析近年快速發展的法律經濟學文獻中各種方法論範式與意識形態基礎所形成的多元經濟論述。透過對數字情境中保護發明創造、文學藝術作品及商業標識等法律機制的研習,學生將掌握知識產權經濟分析既具整體性又因案而異的特質,理解不同學派對信息作品經濟效益的根本分歧觀點,培養在數字商業環境中應用知識產權的專業能力。 |
3學分 | LAW6005 香港基本法及數據規管
本課程將深入探討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及其對數碼規管的影響。基本法是香港的憲制性文件,規範了該地區的法律架構、政治體制及基本權利。課程亦會分析基本法如何與數碼規管相互作用,並討論在香港獨特法律環境下,數碼科技所帶來的挑戰與機遇。 |
3學分 | LAW6009 個人信息保護與私隱法
本課程系統性探討全球各司法管轄區關於個人資料與私隱保護的法律框架與核心原則,深入分析資料保護法的基本內涵、監管模式及其在新興科技發展下面臨的挑戰。課程從公平資訊原則出發,全面解析各國數據保護法律規範體系,幫助學生建立對私隱法立法宗旨、實踐應用及其對個人與機構影響的整體認知。內容涵蓋私隱法的歷史演進與發展趨勢、機構處理個人資料的法定義務與責任邊界,以及在數字化環境下應對合規挑戰的實務策略,特別著重人工智能、大數據等前沿技術應用中的個人資料保護議題,培養學生在跨境數據流動、資料外洩危機管理等複雜情境下的專業判斷能力。 |
3學分 | LAW6010 香港網絡犯罪法律及實務
本課程全面探討網絡刑法及其在香港的實際應用。隨著網絡犯罪的不斷發展,瞭解打擊這些犯罪的法律框架和實際措施至關重要。本課程涵蓋並針對多個香港法律體系下的關鍵領域,例如網絡犯罪的分類、法律回應、調查技術,以及對網絡罪犯的起訴。學生將瞭解在數字時代應對網絡犯罪所涉及的挑戰和策略。 |
3學分 | LAW6011 網絡平台治理規則
本課程探討網絡平台的規範架構與原則。本課程檢視社交媒體、搜尋引擎和電子商務網站等主要網絡平台所帶來的法律和政策挑戰。本課程旨在讓學生深入瞭解網絡平台法規,包括與競爭法、內容審核、數據保護及消費者保護相關的問題。課程涵蓋網絡平台的設計、治理與策略挑戰,包括網絡效應、管制與競爭規範。學生還將需要分析網絡平台對經濟的社會影響,例如勞工問題和資料隱私,並透過案例分析及產業專家的客座講座,全面瞭解平台的運作與競爭方式,掌握經濟運作中創新性技能。 |
6學分 | LAW6006 獨立研究
本課程提供學生在教師監督下進行獨立研究的機會。其目的在於讓學生深入探討其感興趣的特定法律主題、培養進階的研究技巧,並以中文撰寫一篇研究論文。該課程強調自主學習、批判性思考和學術性寫作,為未來的學術或專業工作奠定基礎。 |
課程目標與目的
- 使學生具備日常應用的數字經濟時代行政管理和法學理論與實務知識;
- 培養學生應對數字經濟時代行政管理、企業管理、合規管理、風險控制和法律思考和分析能力;
- 增強學生的專業能力和信心,滿足不同學習者和未來數碼治理和法律領域領導者的需求;
- 培養學生探索數字經濟治理的政策措施和法律行為潛力的好奇心和創造力。
教學語言
本課程主要以普通話授課。在適當的情況下,部份環節將輔以英語。
上課地點
課程的時間可能包括工作日晚上、週末和/或長假期間。課程可能會安排在大埔校園、將軍澳教學中心、北角教學中心、九龍塘衛星教學中心和/或大學決定的其他地點。實際的上課地點由大學決定。
免責聲明
本校維持其課程的教育質素及水準。本校受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教資會) 資助,並作為九間具備自行評審資歷資格的院校之一。受教資會資助的各大學提供所有課程的教學經驗均受教資會轄下質素保證局之監管。 如個別人士欲於畢業後申請內地的學歷認證,應直接聯絡中國教育部留學服務中心以獲得最新資訊及確認 ( 詳情可參閱中國留學網 : https://zwfw.cscse.edu.cn/cscse/lxfwzxwsfwdt2020/xlxwrz32/index.html)。有別於本校於香港頒授的學歷,內地的學歷認證程序為獨立運作。為免生歧義,本校對於個別畢業生是否獲得內地之學歷認證或其他香港境外的專業資格或牌照之學歷認證等事宜並不提供保證。
如中英文版本資料信息不一致,又或於課程內容詮釋上出現歧義,則以本校之最後決定作準。
我們已盡力確保本網站所提供之資訊的準確性。由於課程資訊可能因情況之轉變而時有變動,大學保留在其認為合適及在不事先通知的情況下修改本網站中任何資訊的權利。若因使用、誤用或依據本網站提供的資訊而導致的任何損失或損害,大學概不負上法律責任。
大學保留一切修訂課程開辦及其任何有關事項的權利,如有需要,可隨時酌情調整課程(包括但不限於課程內容和授課方式等)。在不限制大學修訂課程和開辦課程的廣泛酌情權的前提下,考慮到教學人員編制、報讀人數、實際具體安排、課程內容變動以及其他情況的轉變等因素,大學可能需要更改課程。已繳學費將不予退還。
香港教育大學(教大)從未與內地或香港的中介機構合作招生,亦不鼓勵學生委託第三方代理處理其申請。申請人須直接通過教大的網上入學申請系統提交入學申請,並提供個人資料和聯繫方式。有關申請的最新資訊, 我們會直接與申請人聯絡。請參閱香港教育大學的官方渠道,包括課程網站及入學申請系統,以了解所需資料並完成申請程序。
有關中國內地國(境)外學歷學位認證的重要事項
- 學生滿足本校課程修業要求後,經過教務委員會批准便會獲頒學位。本校不會為其學位於香港以外地區的認證評估承擔任何責任,並建議學生諮詢相關當局以進一步了解當前的規例。
- 學生欲於畢業後申請內地的學歷認證,應直接聯絡中國教育部留學服務中心(以下簡稱「留服中心」)以獲得最新資訊及確認,詳情可參閱中國留學網:https://zwfw.cscse.edu.cn/cscse/lxfwzxwsfwdt2020/xlxwrz32/index.html)。
- 有別於本校於香港頒授的學歷,內地的學歷認證程序為獨立運作。為免生歧義,本校對於個別畢業生是否獲得內地之學歷認證或其他香港境外的專業資格或牌照之學歷認證等事宜並不提供保證。
- 留服中心會嚴格審查所有認證申請,包括考慮學生於修讀期間在香港的居留時間。在評估畢業生的資格時,留服中心將全面審查申請人的出入境記錄。
- 擬於畢業後申請內地學歷認證的學生須注意,若於修讀期間在香港居留時間過短,或未能符合留服中心要求,會對其學歷認證帶來不確定性及風險。
- 學生在制定個人計劃時,如修讀期間的住宿及跨境外遊計劃等,應當謹慎考慮上述事項,作出適當安排。
- 學生有責任瞭解並遵守大學有關授課式研究生課程的規定和指引。學生應參考研究生院網站以了解授課式研究生課程學務規則 (General Academic Regulations (for Taught Postgraduate Programmes))和守則(Code of Practice for Taught Postgraduate Programmes)。
- 如有任何疑問,請諮詢留服中心。
- 此中文告示為英文版本譯本。如中、英文兩個版本有任何抵觸或不相符之處,應以英文版本為準。
入學要求
1. 一般入學條件
- 申請人需持有認可的學士學位或同等學歷。
於中國內地院校取得學士學位的申請人須提供 :
教育部學位證書(中文原件掃描)及由學信網 (CHSI) 發出的六個月內有效的學位在線驗證報告;
教育部畢業證書(中文原件掃描)及由學信網 (CHSI) 發出的六個月內有效的學歷證書電子註冊備案表;以及
最終成績單(中文原件掃描)。
2. 工作經驗
具有超過兩年工作經驗的申請人將被優先考慮,特別是在中層至高層管理職位的專業人士。
3. 英語能力要求
- 申請人所持學位如由非英語授課的院校頒發,須符合以下其中一項英語水平之最低要求:
i. 雅思國際英語語言測試 (IELTS) (學術模式)總分5.5分#;或
ii. 網上托福考試 (TOEFL-iBT) 總分59分#;或
iii. 全國大學英語六級考試 (CET-6) 總分430#;或
iv. 綜合中等教育證書考試(GCSE) / 普通教育文憑普通程度考試 (GCE O-Level) 英語C級;或
v. 其他同等資歷將視個案而定。
#只接受在官方指定考試中心應考的成績,成績有效期為兩年。申請2026/27入學者提交的成績必須於2024年1月1日或之後應考。
本校並不接受TOEFL Home Editions、TOEFL MyBest Score、線上應考的IELTS Indicator和IELTS Online、IELTS One Skill Retake、多鄰國 (Duolingo)及全國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的成績。
4. 中文能力要求
- 申請人持有的學士學位如由中國以外 (香港、中國內地、台灣和澳門)的院校頒發,須符合以下其中一項中文或中文相關考試之最低要求:
i. 香港中學文憑考試 (HKDSE)/ 香港中學會考 (HKCEE) / 香港高級程度會考(HKALE) 第3級/ E級;或
ii. 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高考)110分 (滿分150分);或
iii. 普通教育文憑高級/ 高級補充程度考試(GCE A-Level/AS-Level) E級;或
iv. 綜合中等教育證書考試/ 國際普通中學教育文憑考試/ 普通教育文憑考試 (GCSE/IGCSE/GCE O-Level) 第4級/C級;或
v. 國際文憑大學預科課程 (IB) 第4級;或
vi. 其他同等資歷將視個案而定。
5. 面試
- 通過初步遴選者或需出席面試。
6. 補充文件
申請人需透過網路申請系統提交補充文件:
- 兩位推薦人報告
申請人須邀請兩位推薦人通過線上申請系統中的“保密報告/推薦信”部分填寫推薦人報告,或撰寫推薦信。 - 兩份個人陳述
申請人須提交兩份個人陳述,描述其對本課程的興趣及修讀動機:一份以中文撰寫的1,000字陳述及一份以英文撰寫的800字陳述,兩份陳述均須透過網上申請系統上載。
學費
2026/27全期學費,非本地生為港幣二十萬零九千元正,本地生為港幣十六萬七千二百元正。此費用可能於日後調整,本校保留更改學費的權利而不作另行通知。
已繳學費一般不獲退還或轉授。超逾常規修讀期限(一年全日制)而仍須修讀科目以符合畢業要求之學生,需繳交延期修讀費用。
查詢
課程:2948 7989,llmdg@eduhk.hk
有興趣者可以通過EdUHK Online Application Systems 提交申請。在提交前,請通過https://www.eduhk.hk/acadprog/postgrad.html 查閱詳細的申請與錄取信息。
免責聲明
本校維持其課程的教育質素及水準。本校受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教資會) 資助,並作為九間具備自行評審資歷資格的院校之一。受教資會資助的各大學提供所有課程的教學經驗均受教資會轄下質素保證局之監管。 如個別人士欲於畢業後申請內地的學歷認證,應直接聯絡中國教育部留學服務中心以獲得最新資訊及確認 ( 詳情可參閱中國留學網 : https://zwfw.cscse.edu.cn/cscse/lxfwzxwsfwdt2020/xlxwrz32/index.html)。有別於本校於香港頒授的學歷,內地的學歷認證程序為獨立運作。為免生歧義,本校對於個別畢業生是否獲得內地之學歷認證或其他香港境外的專業資格或牌照之學歷認證等事宜並不提供保證。
如中英文版本資料信息不一致,又或於課程內容詮釋上出現歧義,則以本校之最後決定作準。
我們已盡力確保本網站所提供之資訊的準確性。由於課程資訊可能因情況之轉變而時有變動,大學保留在其認為合適及在不事先通知的情況下修改本網站中任何資訊的權利。若因使用、誤用或依據本網站提供的資訊而導致的任何損失或損害,大學概不負上法律責任。
大學保留一切修訂課程開辦及其任何有關事項的權利,如有需要,可隨時酌情調整課程(包括但不限於課程內容和授課方式等)。在不限制大學修訂課程和開辦課程的廣泛酌情權的前提下,考慮到教學人員編制、報讀人數、實際具體安排、課程內容變動以及其他情況的轉變等因素,大學可能需要更改課程。已繳學費將不予退還。
香港教育大學(教大)從未與內地或香港的中介機構合作招生,亦不鼓勵學生委託第三方代理處理其申請。申請人須直接通過教大的網上入學申請系統提交入學申請,並提供個人資料和聯繫方式。有關申請的最新資訊, 我們會直接與申請人聯絡。請參閱香港教育大學的官方渠道,包括課程網站及入學申請系統,以了解所需資料並完成申請程序。
有關中國內地國(境)外學歷學位認證的重要事項
- 學生滿足本校課程修業要求後,經過教務委員會批准便會獲頒學位。本校不會為其學位於香港以外地區的認證評估承擔任何責任,並建議學生諮詢相關當局以進一步了解當前的規例。
- 學生欲於畢業後申請內地的學歷認證,應直接聯絡中國教育部留學服務中心(以下簡稱「留服中心」)以獲得最新資訊及確認,詳情可參閱中國留學網:https://zwfw.cscse.edu.cn/cscse/lxfwzxwsfwdt2020/xlxwrz32/index.html)。
- 有別於本校於香港頒授的學歷,內地的學歷認證程序為獨立運作。為免生歧義,本校對於個別畢業生是否獲得內地之學歷認證或其他香港境外的專業資格或牌照之學歷認證等事宜並不提供保證。
- 留服中心會嚴格審查所有認證申請,包括考慮學生於修讀期間在香港的居留時間。在評估畢業生的資格時,留服中心將全面審查申請人的出入境記錄。
- 擬於畢業後申請內地學歷認證的學生須注意,若於修讀期間在香港居留時間過短,或未能符合留服中心要求,會對其學歷認證帶來不確定性及風險。
- 學生在制定個人計劃時,如修讀期間的住宿及跨境外遊計劃等,應當謹慎考慮上述事項,作出適當安排。
- 學生有責任瞭解並遵守大學有關授課式研究生課程的規定和指引。學生應參考研究生院網站以了解授課式研究生課程學務規則 (General Academic Regulations (for Taught Postgraduate Programmes))和守則(Code of Practice for Taught Postgraduate Programmes)。
- 如有任何疑問,請諮詢留服中心。
- 此中文告示為英文版本譯本。如中、英文兩個版本有任何抵觸或不相符之處,應以英文版本為準。